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38664
西咪替丁与肝素钠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牛美真 李继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与肝素钠联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确诊过敏性紫癜(HSP)的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口服复方芦丁、双嘧达莫,合并有关节及消化道受累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10~15 mg/(kg·d)和肝素钠100 U/(kg·d)治疗,疗程10 d。观察两组病例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退时间及肾损害。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副作用少。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西咪替丁;肝素钠;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5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055-02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主要波及皮肤、消化道、关节及肾脏。临床以皮肤出血点、腹痛、关节炎、肾炎为特征,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发病呈逐年增加趋势[1]。目前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病程常迁移反复,常波及肾脏等重要脏器,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和生命,本文探讨西咪替丁联合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共收治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2]患儿82例,均为初发病例,发病距就诊5 d以内,未经过激素、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无肾脏受损表现。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共40例,年龄(7.6±2.9)岁,男21例,女19例,双下肢紫癜40例(100.0%),关节肿痛8例(20.0%),腹痛11例(27.5%);治疗组共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7.2±3.8)岁,其中双下肢紫癜42例(100.0%),关节肿痛9例(21.4%),腹痛10例(23.8%);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入院时病程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卧床休息,禁食高蛋白饮食,避免接触花粉等易过敏物质。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口服复方芦丁、双嘧达莫,合并有关节及消化道受累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10~15 mg/(kg·d)(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 mL/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3309)联合肝素钠100 U(/kg·d)(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 mL∶12 500 U,国药准字H31022051)分别加入5% GS静点。总疗程为10 d。

    1.3 观察项目

    详细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观察皮疹消退、腹痛缓解及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并记录肾功能。

    1.4 随访

    对两组患儿治疗后每2周检查尿常规1次至首次治疗后≥3个月,后每月检查1次≥6个月,随访过程中,尿常规始终正常者定义为肾脏没有受累,尿常规异常者进一步检查肾功能,肾功能异常者定义为肾脏受累。随访1年。

    1.5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1周内无新皮疹出现,2周内紫癜消退,关节肿痛及腹痛消失,大便隐血阴性、尿常规及肾功能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用药2周内无新皮疹出现,2~3周内紫癜基本消退,关节肿痛及消化道症状减轻,尿常规中红细胞和蛋白明显减少,随访1年无复发或偶有复发。无效:用药2周后全部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紫癜反复出现,大便隐血、血尿、尿蛋白及肾功能检查至少1项无好转或加重,或随访1年内多次复发。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组皮疹、腹痛、关节痛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2.2 两组患儿治疗结果及肾脏受累情况比较

    随访中尿常规始终正常者为肾脏没有受累,出现尿常规异常并进一步肾功能检查仍异常者为肾脏受累。两组患儿治疗结果及肾脏受累情况见表3。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为IgA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的全身性小血管炎,病因至今不明确,相关因素有感染、药物、食物等,机体对这些因素产生免疫应答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引起广泛性毛细血管炎,导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出血、水肿,严重者免疫复合物沉积至肾基底膜,引起肾炎[2-3]。同时过敏性紫癜可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血液浓缩,促进红细胞聚集,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着过程可使红细胞表面正电荷增加,促进红细胞聚集,这种高黏血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引起血栓,导致肾脏损伤[4]。治疗上宜采取抗凝、抗过敏、阻断免疫应答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由于西咪替丁系H2-受体阻滞剂, 能竞争拮抗组织胺,阻滞上皮肥大细胞、嗜酸细胞释放组织胺和5-羟色胺,使其通透性降低,从而减轻皮下组织、黏膜及其内脏器官水肿和出血;并能减少组胺、促胃激素及乙酰胆碱诱导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改善胃黏膜缺氧状态,防止胃肠出血,缓解腹痛及便血等症状;还有增加机体免疫反应,起到免疫调节作用[5],可减轻免疫性肾脏直接损害。其免疫调节作用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6]。而肝素能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抗凝血作用[7-8];并能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从而起到治疗过敏性紫癜高黏血症所引起的高凝状态;且肝素带负电荷,有保护肾小球的电荷屏障功能,使已破坏的毛细血管基底膜阴离子屏障重建;同时肝素可抑制补体系统及白细胞的趋化性,中和许多致炎因子,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抗感染、抗过敏作用,还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治疗过程中少有出血等副作用,通过本组观察,二者联用治疗并预防紫癜复发和紫癜性肾炎疗效确切,且具有应用方便、价格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葛卓黎. 过敏性紫癜287例临床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3):232-233.

    [2]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29kb)